153-6500-0883

教程花絮 分类
母校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领导老师个人形象照、团队形象照摄影上门拍照服务

母校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领导老师个人形象照、团队形象照摄影上门拍照服务

拍摄需求:大学老师高校老师个人形象照、院长团队形象照

拍摄方式:上门拍照服务

需求单位: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 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形象照摄影服务商:南京如一商业摄影公司


开始化妆,开始拍摄

IMG_5671.jpg


男老师个人形象照

IMG_5678.jpg


校领导个人形象照拍摄

IMG_5688.jpg


学院领导班子 团队形象照拍摄花絮

IMG_5697.jpg


学院领导班子 团队形象照拍摄花絮2

IMG_5702.jpg


老师个人形象照摄影 上门拍摄服务

IMG_5708.jpg


IMG_5711.jpg


IMG_5720.jpg


IMG_5715.jpg


水利水电学院简介

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水工学部。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后第四中山大学更名国立中央大学。1931年,工学院土木系分为水利组和结构路工组。1937年,水利专业独立设置为水利系,这是近代综合大学的第一个独立的水利系。1952年建立水力发电系、水工结构系和水利土壤改良系,1954年,水力发电系和水工结构系合并为河川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系,简称河川系。1958年,水利土壤改良系改名为农田水利工程系,1985年,河川系改名为水力发电工程系。1995年,以水力发电工程系、农田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等系所为基础组建成立了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003年1月,成立现代农业工程系。2004年现代农业工程系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划出,成为与学院平级的独立系。2009年,农业工程学院与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合并为水利水电学院。2018年,农田水利工程系、农业水土工程研究所、农业环境研究所及相关学科从水利水电学院划出。


学院下设1个教学机构:水利水电工程系;1个实验中心:水利水电实验中心;4个研究所:水工结构研究所、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和智慧水利与智能减灾研究所;4个专项办公室:学科与人才建设办公室、专业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和工程教育与社会合作办公室,另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南京市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建设学院支撑4个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利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调创新中心。


学院现有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四个二级学科点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其中,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4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学院学科为主要支撑的水利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2008年、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均为第一,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继续保持排名第一。2010年和2014年连续入选江苏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7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42人,副高40人。另有“双肩挑”教师正高6人。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4人,另有兼职博导26人,其中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达93%。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江苏省名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省部级人才40余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等省部级团队8个。


学院有博士研究生33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8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78人,本科生638人,留学生76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积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2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9篇,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210项、实践创新计划39项,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13篇,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4名,“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3名,“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5名。学院教师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1人、“优秀教师奖”3人,“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3名,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3名,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支。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江苏省微课大赛等教学奖励和比赛中获多项奖励,专业教学团队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五年,学院先后开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江苏省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1门,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水利类“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江苏省重点教材 7部。


学院发挥水利学科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国家级研究课题,参与研究并解决了三峡、南水北调、溪洛渡、水布垭、锦屏、小湾、白鹤滩、乌东德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河长制”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涉水需求,持续发挥重大智库作用。近五年,累计新增科研经费逾3亿元,新增科研项目668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方面新增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项,主持单项千万元级重大横向项目2项。SCI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520篇,EI收录论文数424篇,出版科技类著作24本,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32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单位8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


学院扎实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加拿大女皇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并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成立了中西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留学生培养基地。近五年,我院获国外专利授权9项,与境外单位合作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共邀请了80多位海外知名大学专家来校访问,并为我院师生作相关学术报告。国际项目合作日益深化,成功申报并获批建设“河网水动力系统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建设“水工程安全与长效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项,并与英国剑桥大学共同获英国皇家工程院资助立项“中英城市洪涝防治研究影响力项目”。承办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4次,成功接待境外学生来访交流团40余人次。学院师生参加大型全国性、国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出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40余人次。



官方微信 关闭